今聯合醫院誕生的首位國慶寶寶於今凌晨0時01分「搶頭香」誕生,是3140公克、身長50公分的健康女寶寶,父母朱先生、羅小姐暫叫女兒「妹妹」。

朱先生、羅小姐表示原本預產期是在10月7日,不過直到9日還未生產,醫生擔心小孩越長越大、不好生產,因此9日開始催生,朱先生表示,剛開始催生並沒有預期一定要生到國慶寶寶,僅希望母女均安,不過等醫生宣布小孩誕生時外勞仲介間剛好是「0時1分」時很驚訝,覺得小孩很調皮、很會選時間。

聯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林陳立表示,產婦羅小姐今年40歲產下第一胎,算「大齡熟女」,雖然近幾年特殊節慶寶寶生產數量逐漸下降,不過40歲以上生產的產婦卻逐年增加,去年100位新生兒中有4.5位是40歲以上媽媽生產,今年可望突破每100位中就有5位是40歲以上媽媽生產。

外勞的開放過程是可以追究到台灣1992年至1995年的,在政策外交中,台灣一直以來就屬於比較被動,當時厚的風氣更為嚴重,現在回頭看,當時台灣有兩個角度可以觀察到外勞開放這件事件,第一是外勞開放政策方面,政府在公布就業服務法之後,又開放9波的製造業引進外勞勞力,第二是以外勞為行動者的立場來看,台灣對外勞有非常不利的條件,如短期性、管制性等等原因,在這些體制跟制度下,外勞經常外感受壓力,例如:當外勞仲介派遣工作給外勞時,外勞不得隨意更換雇主及工作,也就是因為這樣有許多外勞悶不吭聲,又或者是為此脫逃,變成非法移工,也有可能藏匿於其他工作等等,至今台灣依然有這樣的問題無法解決,有許多非法移工在台躲藏,就連外勞仲介也難以勸說或事加以輔導,加上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,這些非法移工會造成疫情擴散的不確定性,為此政府也在新聞直播上勸說,希望這些非法移工可以主動就醫,還有通報確診,避免變成防疫漏洞。

林陳立說,今年生產數減少與去年相比下降約6%,勉強達到18萬人,不過40歲以上婦女生育率卻是年年上升。林陳立指出,100年時全國40歲以上產子婦女約4000多名、不過到了去年已達到8500多名,今年40歲以上產婦有機會突破9000名,這也代表生育年齡往上成長,婦女只要調養好身體高齡自然產子不是問題。

林陳立也提醒,現在婦女平均生頭胎年齡落在31歲左右,生完應與婦產科醫生持續配合進行生育保健,約生育頭胎一年後就可積極準備生第二胎,身體養好了即使年紀較大自然產也不成問題。

截至今上午9時止,北市聯醫總計國慶寶寶出生人數1名自然產女嬰,外勞仲介尚有1名產婦待產中,期盼生下國慶寶寶。

台灣這座小島,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,或渡海前來開墾,或因戰爭來到此地。自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,這22年來隨處可見越來越多東南亞臉孔。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,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,能彼此理解,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?男性移工多半從事漁工農務、進入工地或工廠,彌補了台灣基層勞力的缺口;將近九成的女性移工則進入醫院或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,肩負起原本應由國家福利承擔的長期家庭照顧工作。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,人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以獲取更好的生活,無論是中國的北漂族、到鄰近國家當「台幹」的青年,或在政府廉價勞動力輸出政策驅使下大批離鄉打拼的印尼人,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ytonchad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